浑圆养生是系统工程。上下、内外、前后多种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到位。这样才能谈得上养生、浑圆。浑圆才能养生,养生需要浑圆。养生是内到外,由外及内,既有上下立体的关系,又有周边的相互关系。上下的生命生活关系叫做纵,周边关系叫做横,纵横交通、圆融无碍叫做浑圆。所以浑圆养生文化大到天地万物,小到人体细胞、思维,都有周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数千年来的人类文化都在相揭公诸于世。直到今天人类才算慢慢的认识自己,但是还不到位,需继续努力。浑圆养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开了个头。首先正确处理各种关系,才能更好的养生,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。
一.知与行的关系
不少浑圆养生的爱好者,实践了一个阶段后,认为浑圆养生理论有渊源,系统性强,条理清晰;其方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,初、中、高三个阶段有阶梯,可程序操作性强,有心即为练;体感、体悟性强;锻炼效果显著,医疗效果明显,可以说“立竿见影”;健康、强身、武功、特功诸功能集于一身;改善气质、升华素质、优化品质,道德修养于一炉;最后,理法如一、浑圆一体。明知其好,就是不能坚持,时断时续,到后来就不了了之,干脆停炼了,若干年过去了,忽然大病袭来,接到病危通知书,撒手人寰,后悔晚矣!这种情况,笔者亲见多例。当初,我曾对他们说,知理明法是为了实践,知而不行不如不知。他们也有一种理论,知比不知好,在人前可以充老大。这就是前人说的把理论束之高阁。一旦不付诸实践,也就失去了理论、文化的意义。养生理论是事关个人身心健康、生命修养的大事。
知与行的关系实际上是道与德的关系。知为理、理为道、道生理。知的是理,行的是德。行在于心,心受理的支配。行理在心,心显于形,形动为行,行为德。如果知理,却不行理、失理,把理只是说在嘴上、存在心上,并不付诸实践,就是知理不行理、无理,这个知等于不知、妄知。知而不行、知行脱节,则道德分家、道德不合。浑圆养生是知德行德、明理存心皆落实在行为上,这才叫“知行合一,道德一体,健康和谐为宗旨”。
在浑圆养生修为中当方法不明确不会操作的时候,掌握操作方法是重要的,包括心法在内,一旦操作方法掌握了,实践是重要的;当方法、实践都解决了,理论就是重要的;当实践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变化和反应现象,这时又需要解决理论的问题。笔者在拙著《修真心语》书中说到在修为过程中的三、五年中常常碰到问题,出现“三迷九糊涂”,都需要一个个化解。古人说过“迷者师度,悟者自度”,这就是需要明师的授业解惑。
在从事浑圆养生开始到若干年后的实践中,理与法都是相互认识、实践、再认识、再实践的过程。法与理,理与法相互对立又统一,也就是从平衡到不平衡,又从不平衡走向平衡,螺旋式的升华,直到终点站。
二、理与法的关系
理为道,法为德。理生法,法依理。有理则有法,有法无理不合道,有理无法难实践(难入手),法依理行,理以法用,理法圆于“一“。
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,笔者弟子中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修得多功能的弟子,尤其是高级武功在国内外颇有一定的影响力。弟子多半很用功、很勤奋,前期五六年间高功能、高级功夫相继出现。
回顾近半世纪的教学实践可知,一定历史时期内可以有心法,但经过了体质的变化,心法必须调整提高。初级桩法“五内心法”在治病健身内通“三层”期间可以用,内通“三层”以后再用心法就不行了,法成了思想束缚或精神负担,以后必须以“独立守神”取而代之,进而无为而求并以“抱圆守一”为最高法则,不断修为、永远前进,直至精神与道合一,实现自然人生。
心法的步步提高也是道理的不断变化。桩法有形有意要往无形无意过渡,最后达到无形无意(心)与道合。芗斋老先生说“无形无意方为真”。真是理、合道。形、法是看得见的,理是看不见的。能看得见的理是小理,于有形中显现的理。道无形而有理,形(行)中见理。能从无形而自然中见到效果的理是大道之理了。
浑圆养生之理,包括静法形体之理;心法变化之理;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合而为一,修齐治平之理;身心与“五个和谐”之理等。在整个浑圆养生文化持之以恒的修为中,人们对大道之理是逐步认识的,也是逐步提高道德修为水平的。明理知法、法理为“一”,理就是法,法就是理,道德一体。
理是什么?理在具体的行为中指什么?如站桩的姿式为什么要这样要求?不那样要求?能回答出原因来、理由来,这就是懂得理。理为益、利,和谐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,而不是害。这样站能健身、能治病,这样的心法通气血,通气血方可治病——这就是理。静,本身就是理,为什么?因为静能减少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的消耗,同时有利于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补充能量,这就是理。法为方法、做法、行为、实践,是理的需要。(待续)
——摘自《浑圆养生读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