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安浑圆养生山庄-新浑圆山庄-王安平浑圆桩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查看: 486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正确认识处理若干问题(续五)

[复制链接]

164

主题

184

帖子

184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84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6-11-13 15:17:3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 五是静心。做到了平心,延长了平心的时间就是静心;静下心来了,慢慢的做到了平心。平心、静心是一种心态的两头。能平心就能静心;能静心必然平心。
       真正做到静心,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修为,同时还要明理,在浑圆养生学子中,有的修为三五年期间做到了静心,一旦出现了高级武功、特功就静不下心来了。持之以恒者少之又少,可谓凤毛麟角,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他们不明理,追求一时的成功、眼前的名利,忘却了终身的自然人生。静心,明理是关键。
       老圣人在《道德经》中教诲: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;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;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”(《道德经·第十六章》)。当修为者到了清静致极的时候,可以看到万物的生长壮老的变化,春夏秋冬的轮回。这是说明人的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平衡,到了极致——神明,这是清静的作用。
针对争名于朝、争利于市,物欲横流,社会污染严重的情况,老圣人在《道德经·第十五章》问道: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”?就是要求人们清静下来洗刷心灵上的污浊,可见这个静字能净化人的心态。
    “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”(《道德经·第二十六章》)欲多心浮必轻举妄动,失去德性的修养;静为人行动的根本,体现了君子的品味。
    “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”(《道德经·第三十七章》) 修为者能做到淡泊名利少私寡欲,其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自然清静安定。如果一国掌权者能够做到执政为民,公器公用,天下自然太平稳定。人这个小宇宙同样如此。
    “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”(《道德经·第四十五章》)当身体寒冷的时候,多运动出出汗,可以清除寒冷;运动中大汗淋漓,清静下来会使身体恢复正常。清静是医治人身与社会矛盾的一剂良药。
    “我好静而民自正。”这是一语双关,当个人的心清静下来以后,“精气神”“五脏六腑”等协调、健康;国家的执政者保持清静的头脑,民众会自食其力,和睦相处。
    “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”(《道德经·第六十一章》),牝为雌性,在人际社交关系中,女性常常处静处下,而取得的效果强于男性。沉默是金,说的就是“静”的价值,在交际的场合静观其变的心态千金难买。
       老圣人在《清静经》391个字的圣文中说到了贪婪心的坏处、清静心的好处以及人生的升华。
静心,需要理明:要明白人静是天地万物生长成老(藏)的总规律。人的生命外动是有限的,静是无限的,静是健康长寿的必备身心条件。动是静之用。动静相兼和谐共处为上。现在人的生活中,动远远多于静。除了专职脑力工作者外,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大量的动的机会。历史的经验证明,脑力、体力运动透支过多,势必影响身心健康,静相对多于动,有利健康长寿。人际关系贵在以平静心待人,人缘好,得道多助,福报多。同时,要认识天道的总规律必须自身体道,从认识自我开始,以内达外,逐步延伸扩大认识的空间。静是人健康长寿之因。有了静的条件,必然能得到健康和谐的结果。
       要明白静是自我身心的需要。在生存生活过程中,多数人的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的配合并非完全协调。越是疾病多、体质弱的人,“四大系统”要做到协调一致就越是困难。常有人发出感叹:“力不从心”、“心想事不成”等等,说明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是分散的,不听从“心”这个开关的号令。“力不从心”,说明精力不够;“心想事不成”,说明智力不够。有的人视力差,看不了书籍报刊;有的人认知能力不够,看得清书刊上的文字,但不知其意。有的人看书籍或文章文章,扔下就忘,说明记忆力下降;有的人说话前言不合后语,说了前面忘了后面,说明思维缺乏系统逻辑性,心神与说话不连贯;有的人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,还容易刷胶,说明腿脚的运动神经功能下降,心想走,但神经功能不听话。上述种种事例说明,这些人精气神不充足,心的开关不灵;整体讲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四大系统能量下降,互不协调,不能配合工作,人的生命、生存、生活质量下降。如果再患上多种疾病甚至重病缠身,就会经常处于痛苦之中,甚至感叹“生不如死”。所以,静养身心是势在必行。有人问,什么是幸福?人生百态,各有不同的回答。但是过来人或人到中老年,就会有个共同的认识:身心健康最幸福。健康是拿金钱买不来的幸福。长期坚持静心修养的人,得到了这个幸福。
       不仅要明白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合而为一的浅层次要求,还要向“五脏”、“五气”合一的深层次静心去修为。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是人智慧之源,是负责运筹智慧变化的总器官;大脑是智慧总库办公的地方,心神是办公室的主人。具体一点说,心负责办公室的“开关”,神运化圆通。心神协调如“一”,天地万物相知。如果“五脏”患病,应以科学手段调理身心,让功能恢复正常为好;能不动刀切除就不要手术切除,“五脏”少了一脏,这个“智慧库”就少了一员大将,功能就减少了五分之一。
        要明了“五脏”为五行:心属火、肝属木、脾属土、肺属金、肾属水。“五脏”“五行”产生“五气”是和大宇宙的天地“五行”相对应的。“五脏”齐全、功能正常才能沟通宇宙的外“五行”。我们的呼吸、饮食、体内营养的需要,都靠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外五行供应各种微量元素。如果我们体内“五行”不齐全、功能不正常,就得不到外五行微量元素的正常补充。“智慧库”就缺少了智慧供应。因此说,人的智慧能力来源于“五脏”“五行微量元素的及时供应。
        人的智慧来源于内外五行的相互圆通。天地人万物的“六理“是人智慧库的原料。明理、运用理,才能有智慧,慧变化为智,智用为才,才用为德。这一切,都必须以静心为前提,以“五脏”“五气”功能正常、“五气”合一为铺垫。有些修为者称之为“五气朝元(元为“一”),三花(精、气、神)聚顶“。
     “五脏”、“五气”交融合一为化神。原来神听从心的开关而动,或行或止,或出或进。到了“五气”化一的程度,神就得到解脱、解放,上游可以观察太空,下行可以探测地球、大海,左右可以阅尽万物。有人会说:“这是天方夜谭,不可能的事。”《道德经·第四十三章》说“无有入无间。”修为者也认为:“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还虚。”虚是什么?虚就是无形无象而有质。“聚者为形,散者为气。”
        独立的精神能够出入于天地万物之间,不是一时的,而是长久的,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。也就是融合道中,又叫作出玄入牝。正如老圣人在《道德经·第四十二章》中的教诲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这是出了玄,进行“独立守神”“抱圆守一”的修为。修到了“五气”化一,炼神还虚的时候又回归于牝。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《道德经·第二十五章》。这就是人来源于道,又修回到道的自然之中。
        所谓“负阴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说的人精神为阳,身体为阴(心为阳,身为阴),以静为平台,把身、神、心统一起来,抱于一体,体内就会有“麻、热、胀”的温暖感,这就是阴阳平衡冲气的感觉。"冲气"不但冲人的精气,而且冲人的心神,提高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,是身心的共同提高。(待续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————摘自《浑圆养生读本》
      
分享到:  微信微信
收藏收藏 顶 踩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赣公网安备36092502000017|靖安浑圆养生山庄 ( 赣ICP备16003946号-1 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

GMT+8, 2024-11-22 12:31 , Processed in 1.378082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Designed By TSMINI.COM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