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续上) 因此,我再三提出要求做到心的八个方面: 一是放心。人有一颗牵挂的心。不是牵挂这,就是牵挂那。这颗牵挂的心至死不瞑目。说也奇怪,就是不牵挂自身的健康。对身外的事情不放下,“精气神”都在跟随心的牵挂而慢慢消耗。等消耗到气不保身,神不护身时只好躺下。有一句话:“不放下就躺下”,真是道破“天机”。自古以来,因为放不下而躺下的人何止千千万万。当今,千万、亿万富豪因放不下财富而躺下的不胜枚举。养生放下身外牵挂,心是第一关。神的体好像水管,心如水开关,不关水龙头水就往外流,关上就不外流了。心同样是人“精气神”的气阀,不关,心就外跑、神跑、气跑,和水开关是一个道理。放心是养气之源头。 有人不放心,是因为不明理。天地间的事情有个总规律,风水轮流转,是你的你不要,不想要也会得到,不是你的要也是得不到。硬是强求得到,在这里得到了,在那边会失掉,得到了钱财,让你失去健康,或让你家庭失去什么。“祸兮,福之所倚。福兮,祸之所伏。”(《道德经·第五十八章》)放心,是一种解脱,是明智的选择。朱元璋得到了天下以后,让刘伯温给算算,明朝的天下有多少年,子孙能坐多久龙椅。刘伯温算来算去也没有算出个啥名堂。朱元璋自己得到了江山,心还牵挂子孙坐千秋万代。李自成入京,崇祯皇帝吊死梅山,明朝天下画了个句号。社会上许多事情,贵在自然,圣人提倡的无为而无所不为,说的就是心不牵挂,不去用主观牵挂的心。事情本身有它的必然性。 二是收心。把牵挂的心放下后收回到身上来。放下的心不收回到身上,会散落空间,无所事事,仍然会消耗精气神。那种游手好闲、东走西望,无目的的胡思乱想,或跟朋友漫无边际的聊天,仍然会消耗自身的能量。把身外之心收回放到身上,桩功爱好者可以内想麻热胀。没有静修的人可以把心放回心脏处。一想心口窝的地方,心口处有微热感。这就叫收回了心。 人们常说的游魂,飘落“六神无主”实际上是心无定所。“魂”指的是神,心神相依、心游神荡、心无归处、神无落处,气息散乱,精神松懈,整个人显得吊儿郎当,无精打采。无业游民,白吃好闲者往往如此,过一天少两响,整个人的”精、气、神、心“都垮掉了,生存都难保,别说健康长寿了。心走神往,精气消散。收回外出的心是修为者的当务之急。 三是安心。一般的指心情安定、安稳。在这里指把已经外出的心收回到身上安定下来。身上这么大的地方,一颗心安在什么地方呢?可以先想到手上,从手上体会”麻、热、胀”的感觉。心安定身上某处,身上的神立即活动起来,气血运行起来,立即又反馈有了内感,大脑办公的地方告诉主人安心了。心不安到身上某处,大脑知觉神经没有反应。有了或麻或热或胀的感觉,说明心安下来了。除了安放在手上、心口处、小腹处也可以,等小腹处有感觉。再延展到周边,后腰肾部等,直到全身。全身内“三层”都有“麻、热、胀”的感觉时,这叫“全神”。当某一器官有了疾病或受到伤害时,就不能称作“全神”了。 心安理得。心要神经通,气血运行,这叫安心得到道理。什么道理呢?健康和谐的道理。本来“精气神”生化了心。而这个心一天到晚不守住“精气神”,是不合健康道理的。现在心回来了,安静下来了,心与神气精结合了、和谐了,这就符合健康之理。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四大系统相安为命。不相安,心常外跑久了就损耗命了,人无命,心也就不存在了。所以心不可离舍,离舍日久必没命。 四是平心。安放下来的心要平和。心平气和才能顺畅、神才能主养护理精气,身体才能四肢舒展。整个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凝集一体才能健康。心不能平和,精气神体内会发生混乱。人体多种慢性病的滋生都是气不和造成的,如癌症病患者就因为体内长期气不和,精神散乱造成某部位气滞血瘀、体温下降,给癌细胞繁殖造成了条件。由于人的心经常在体外游荡,不关心自己的身体,身体内部发生了癌变也不知道。等到癌变到了中晚期严重局部疼痛不适时才发现,这时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已受到极大伤害了,这是因为心不平之过。 什么样的情形、原因造成心不平呢? 当名、利、权、财、情、意等欲望满足不了、想要的得不到的时候,心态会不平;当受到别人侮辱的时候,心态会不平;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心态不平;当在仕途、生意场上、事业一路春风得意之时也会产生心态失衡。总之,人的一生心态不平时间多,这是指的多数人。为此古人提出了道德行为修养者要做到修齐治平就是为了稳定、平衡心态,达到身体健康长寿的目的。心态不平是健康长寿的大敌,也是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大敌。当人的心态不平时,人体内的异类细胞(癌细胞)就会迅速繁殖起来,比正常细胞繁殖快的多。心平气和时,体内免疫系统必然会抑制异类细胞,人就健康长寿。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就是神经系统。神经系统达到“精、气、神、心”和合一体时,什么强大的异类系细胞都可以战胜它。 观察众多的长寿老人,生平总结基本上都能做到心态相对平衡,对任何事情不去争,对子孙宽容,邻居和睦相处。在长寿老人中,女性多于男性。为什么?多数女性性格温柔、谦和。《道德经·第二十八章》曰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”在任何场合下能做到心平气和不容易,需要经过长期的修养。平心静气是健康和谐的必备条件。(待续) ————摘自《浑圆养生读本》
|